欢迎访问
登录席位
免费注册
席位查找
IPR安卓客户端
当前频道:咨询服务平台 >> 创新支持 >> 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十年来科技平台、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作者:记者 付毅飞

发布时间:20121019  来源:科技日报  

 

  加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是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支撑自主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记者日前从科技部获悉,2002年起,科技部遵循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方针开展平台建设,推动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放服务;同时以创新资源集成理念,引导各类创新基地发展,启动规划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十年来,平台、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为我国自主创新奠定了长远基础能力。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计划、科技工程相继实施,我国科技条件建设工作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大量基础性资源以及各类研究实验基地,但存在着整体投入不足与科技资源分散、封闭并存的现象,科技人员难以获取及共享。2002年,政府启动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旨在整合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为创新活动提供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体系完备、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奠定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物质和信息基础。确立建设方针后,科技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顶层设计,建设了六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并坚持制度和标准先行的原则,开创了资源整合、制度规范以及运行机制三结合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开放、共建、共享新机制。

  多年来,我国已陆续建成涵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产业化等创新链各环节、多层次的创新基地,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逐渐暴露了一些薄弱环节。如缺乏基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创新基地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创新基地建设存在多头管理、重复投资问题;创新基地成为依托单位的内化机构,新知识与新技术转移、扩散和公共服务功能不强;创新基地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各自封闭运行,人才、设备、信息等科技资源缺乏系统集成和共享;创新基地尚未建立高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创新效率和质量不高等。对此,2012年科技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启动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与国民经济重大需求,以现有各类创新基地为基础,通过集成创新链上相关创新资源,更加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扩散能力,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为主线,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探索科学、合理、高效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宏观管理和运行制度。在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整体建设框架下,引导各类创新基地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的组织架构。

  记者从科技部了解到,平台、基地建设工作实施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聚集科技资源、支撑重大科研活动方面,创新基地将科研活动、学科建设和团队发展相结合,形成集聚创新资源、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开放式创新格局,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原始创新能力。2011年,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08.8亿元,承担的各类在研课题达1.9万余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30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4.75万篇。

  条件平台则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政府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通过平台专项实施,为8700余项973863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以及数千项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提供了各种类型的科技资源与技术服务,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与信息保障。科技平台对科学数据和实物资源进行了系统整合,为相关部门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服务和技术支持,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

  在支撑国民经济建设方面,条件平台有效整合了相关部门、各类科技计划在长期野外观测研究中积累的大量历史资源和海量数据资源,十年来先后为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载人航天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安全保障。同时,基于军民共建的资源平台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为提高我国武器装备水平和服役安全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试验保障和数据支撑。

  在服务社会民生方面,通过平台的开放共享,结合科普活动,创造社会成员享有使用科技资源、参与科技创新的公平机会,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做出了贡献。同时科技平台在应对自然灾害、突发灾难、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有效的科技支撑作用。

  在服务产业创新方面,科技平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条件支撑。条件平台已为全国50余万家企业提供了科学数据、实物资源、野外观测、测试分析、标准文献等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近年来各省市用于平台建设的经费超过60亿,占科技总体投入比例超过20%的省市超过三分之一,其中60%以上的省市设立了科技平台建设专项资金,初步形成了包括产品研发、技术服务、资源共享等形式和功能多样的地方科技平台体系,为区域经济和地方支柱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依托创新基地不断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创新能力得以快速提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组建以来,作为联系科技与经济的重要纽带,不断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促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

  在汇聚创新人才方面,创新基地以良好的科研设施和环境条件,吸引、稳定、培养了一大批有专长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2011年,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固定人员1.9万多人,汇聚中国科学院院士3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82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我国重点行业工程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人员的高地。2011年,全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拥有6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工程技术研发中还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以高新区、大学科技园为代表的科技园区,吸引了大量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高校老师、科研人员、海外留学人员等创新人才通过在高新区内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了科技成果商业化进程。

  在创新管理机制方面,各部门在条件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和创新特征的建设模式。经过几年的建设和运行服务,国家科技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明显提高,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理念得到高度认同。科技平台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社会效益愈加显著,公众的认知程度得到提高,参与意识得到加强,全社会积极参与、支持平台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已经初步形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坚持高起点建设原则,按照规定程序严格评议,选择国内一流、能代表我国科研水平的实验室,集中资源重点投资,不断提高建设质量和运行效益。同时,各类创新基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创新动向,积极探索了各种新型运行管理制度。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重大需求,进一步加强条件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和统筹协调,促进部门与地方的联合,调动产学研用各方积极性,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有效改善研究试验条件和科技创新环境,集成各类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更新时间:2012-10-22 15:15:21
网站介绍服务协议联系我们
吉ICP备11001934号
站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