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第五产业 >> 论文论著 >> 跨国并购:馅饼还是陷阱

跨国并购:馅饼还是陷阱

张文魁

 

    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海外并购越来越热,海外并购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我们可以从日本、韩国企业的并购历程寻找借鉴

 

  跨国并购是馅饼还是陷阱?最近这个话题炒得很热,中铝并购力拓受到了挫折,还有四川一个民营企业去收购悍马。以前,我国企业走出去投资还是不多,可喜的是,从去年全球金融海啸以来,我国很多企业都跃跃欲试,而且我国政府非常鼓励。实际上,过去几年我们企业到外国去并购越来越多,不但有大量国有企业走出去,还有很多民营企业也在走出去。

  根据过去几年的并购统计数据,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企业出去并购是一个波浪式的曲线。海外并购,到底是馅饼,或者是一个陷阱,我们要从我们亚洲邻国企业的并购历程寻找借鉴。

  日本企业在1960年至1970年处于大规模的出口阶段,那时候海外投资很少,到1980年迅速大规模在海外投资。经过二十年快速的出口之后,日本企业开始出去投资。这是因为首先要有一个资本积累阶段,大规模出口以后才有外汇盈余。上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海外投资40亿美元左右,上世纪80年代迅速突破100亿美元,到80年代末就是600多亿美元,增长非常快,多数是海外并购。其中购买了很多美国企业,包括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等地标性建筑,但最后的结果却不是很成功。

  再来看韩国企业,也是经过二十年大规模出口以后,然后进入了大规模海外投资。这是有规律性的,有了一定规模的外汇积累,就跟我们现在一样,也有了转型升级的需求,将并购欧美企业作为升级转型的一个路径。2004年韩国企业并购投资是80亿美元,2005年韩国海外投资占GDP4.6%,日本是8.5%,美国更高,因为美国海外投资一直占得很多是16.4%。中国现在我们的海外并购还是在GDP1%左右。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上升得非常快,但跟日本、韩国相比还是比较少的。据初步统计,2008年中国海外投资是405亿美元,其中海外并购只有100多亿美元。

  日本企业海外并购很多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成功率不足30%。当年日本政府也非常鼓励,而且日本企业对欧美企业非常了解,而且融合能力都比我们强,但日本也有这么高比例的失败,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特别是在中国企业跟欧美企业并购以后,整合非常难。这是很多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开的花很香,结的果很苦,起初有一两年兴奋期,接下来就是痛苦期。

 

  可以看到,过去十年里,日韩企业并没有更加欧美化,而是更加亚洲化,很多企业在十几年前,亚洲的公司、日本公司、韩国公司都希望做跨国公司,他们跨国公司就是希望跨要到欧美去,而十几年后的今天,日本、韩国很多企业是亚洲化的企业,而不是欧美化。比如三星集团,其大部分投资是在中国,大部分业务在中国。最近,有一个统计数据表明,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2008年利润36%是来自于亚洲,比2007年提高了近十个百分点。而现在,中国企业却很希望欧美化,到欧美去并购,这是一个很大的反差。

  前有日本、韩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教训,我们再来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例子。尽管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热情非常高,但也要冷静的思考,提高成功率。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有几种类型:一是买自然资源,像中铝购买力拓,中石化、中石油也都是在资源方面去并购;二是买技术,比如浙江万向集团等并购的欧美企业,都有非常先进的技术;三是买品牌,像联想集团并购IBM-PC是想把IBM品牌买来,但是进入欧美地区人家就不认;四是去买渠道,购买欧美企业的营销渠道。因为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不会改变,很多产品要出口,而产品出口渠道被别人控制。目前,中国企业很难进入营销渠道,特别是高端产品。营销渠道有很强的封闭性,或者是很强的稳定性,要通过很长时间才能形成,要想挤开营销渠道是很难的。

  通过我们对海外并购的初步研究发现,无论是买技术、买资源、买品牌都有成功的情况出现,也有失败的情况出现。总体而言,我们发现,出口导向型的并购失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进口替代性并购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这两个词不是很严谨,其实就是在外国销售,在当地销售或者在欧美、发达国家销售的区别。

 

  可以看出来,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是非常分明的。不管是出口导向型还是进口替代型都有可能将并购后的生产和研发迁移到国内,目标企业在外国,并购以后你还是继续在外国运营。还有一种并购,无论是出口导向型还是进口替代,很多中国企业都希望并购以后,我把它的生产搬到国内来,把生产、加工、组装部分搬到国内来,这样可以节约制造成本。甚至很多想把研发搬到中国来,中国有很多工程师、研发人员成本、工资、福利待遇比外国低很多。这样可以节约一些成本。比如“上汽并购双龙”是这样,北京“京东方并购韩国LCD”也是这么做的。再比如这次四川民营企业并购悍马,也是希望悍马在中国有一定销售,但是销售量很小。假如并购悍马以后,生产部分或者是研发部分搬到中国来,扩大在中国的销售,这样成本很低。因为,中国企业在外国什么都控制不了,搬到国内来都是自己说了算。但是,对于这种战略意图的并购需要做具体的可行性研究,这种战略意图容易受到国外的目标企业或者是目标企业的所在地、政府和老百姓的抵触。

  总结起来说,与日本,韩国对比,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整合能力明显要低得多,但中国企业也有优势,中国企业背靠庞大的中国市场,使进口替代型并购提高成功率。像悍马并购案,如果在中国并没有存在一个很大的市场,即使将其迁移到中国也不能说是进口替代型,像这种并购还是需要注意其中的失败可能性。

  中国企业以前的发展模式是以市场换技术,路子并不是走得很通,现在中国企业要转向以并购买技术、买品牌、买资源、买渠道,这几种海外并购的路子能不能走通,还需要时间。中国企业假如真的要走海外并购之路,也许并购中小企业比并购大企业更容易成功,因为大企业很难被吸收消化,而中小企业比较容易被消化吸收。

 

 

 

更新时间:2010-09-10 10:56:53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论文论著 推广阅读好论著
首页 < (1/21 共 902 篇) > 末页
技术转移 一般管理 建筑保温材料 农林 茶叶 太阳能 仪器仪表 农业 育苗 建筑施工机具 家居日用品 安全 标识 安全防盗装置 安全座椅 工业新工艺 节能照明 医药新品种 组方新药 半导体照明 体育器械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生活旅游用品 安全报警器 动力能源传输开关控制技术 风力海洋生物能源技术 安全保险装置 安全用电保护 工业 净水器 冶炼与铸造技术 医疗器械 材料 亲水性材料 装饰材料 工业安全控制 可控温节能技术 发电装置 生物基材料技术 农业机械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家居洁具 保健 低碳设计新型 建筑材料地板 建筑陶瓷 环境净化 信息安全技术 空气净化 林业器具 传感器及其应用 家居环境水电卫生装置 家居饮水机 清洁能源技术 电池 先进复合材料 服装面料 材料 导电纤维 服装功能性材料 建筑阻燃材料 新医术 银行管理 诊断方法 人身安全技术 材料管材 工业机械锅炉 工业摸具 生活用品 农业 机械 安全防滑带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艺术工具 工业机械挖掘机 家用电器 商品包装和贮藏技术 工业自动机床 工业配件 供热能源 建筑框架材料 动物养殖技术 新型或微观马达和发动机 公共安全技术 发电技术 食材制作与存储 特殊环境建筑设计新型 低碳排放技术 农牧兽医配方制剂及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信号与编码 启动开关控制 环保设备 工业交换器 家居文化艺术 家居新技术 城市服务网络 娱乐及玩具器具 工业汽轮机 工艺设备机具 诊疗改进技术 科技种植 人体健康功能恢复医术 监测传感器 非金属建筑材料 传统革新技艺 安全保护品 糖果及酒类制品加工技术工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体裁制作技术 野外勘探技术 新技术车辆及配件 品种产业化技术 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服务方案 工业库存与调度 医疗技术和硬件新技术 系统装配技术 服装设计 计算机硬件技术 文化艺术传播技术 安全刹车装置 安全公共管理 面包糕点复合食品 纺织用纱线罩布皮革及填充物 农活技艺 传统艺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工业磁仪器 离合装置 环境工程技术 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有关人身健康和提高智力效率的技术 水资源利用技术 包装器械工具 再生资源生产技术 工业汽轮机内燃机 清洁能源技术 保健品 工业新型设备技术 医疗鉴定改进技术 电器终端 教育管理设备器具 运输装备 建筑设计新型 原创制作技术 绿色农林规划 观测观察 化工制剂配方 烹饪设备 天然材料节约技术 工业新工艺 纳米材料 环境工程技术 仓储平台器械工具 安全汽车防盗 自行车自动器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工业磁仪器磁选设备 旅行及户外保护 水电网络 节水农业 水土保墒技艺 家具木、竹、环保制品材料 科技管理技术 技术性医疗方案 体育运动用品设计 医药药材加工储存 保健用品 光电信号技术 脱脂净化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健身用品 安全标志 安全与抗灾救护 防病思想 服装设计 家务燃灶新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环保家电 防疫技术 环保产品 服装工艺 城市服务设施 家用电器新技术 农业 机具 信号控制传送检测控制技术 家居洁净技术机具 食品标准控制技术 养殖技术 环境 净化 家居 生活用品 安全 保险装置 建筑 设计 管理 食材及添加材料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清洁能源技术 电器终端 建筑设计新型 工业新工艺 环境工程技术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安全与抗灾救护 服装设计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量子通讯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