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作者: 陈飞龙
2017年12月26日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告诉我们,在新时代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里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所以,我们面临着研究和建设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大任务。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内涵
先要正确把握其理论内涵,科学地阐释其内在的逻辑及其方法,主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同时主要遵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一系列文艺思想。这是基本思想和总体要求。在思想方法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秉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建设具有中国化的、时代化的、大众化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学理上,处理好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按照中国的特征,处理好学习与借鉴的问题,特别是处理好与外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尤其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关系问题;要依据时代的特点,强调继承与发展的问题,理顺与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关系问题;根据大众化的要求,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导向问题。
建设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有两点: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历史与文化的制高点上,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特别是对中国革命、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中国革命文艺、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文艺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渗透进行有效的批判和遏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文艺重新占领我们的精神高地。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团结和组建一支适应时代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队伍,培养一批以德为先、高超技艺、多出精品的优秀文艺工作者,正确地处理和解决好当前文艺创作的思想问题,抵制低俗、庸俗的文艺占领我们的文艺市场,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时代特色、人民大众满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道路。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是一种空泛的理论,而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学术积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早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阐发以及对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建立无产阶级文化、如何探索和取得革命大众文艺领导权方面做出过重要的理论贡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理论层面上运用马克思主义阐明了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新时期以来我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方面的开拓性研究和出版的大量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论著,以及多套丛刊、集刊和几十部马列文论教材的问世,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做出了突出的理论贡献,特别是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许多命题和概念范畴进行了细致和系统的研究,有的甚至可以说到了殚精竭虑的地步。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社会、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到文艺与阶级、文艺与人道主义、文艺与人性,再到文艺与审美、文艺与意识形态,以及文艺意识形态论、艺术反映论、艺术生产论等,每一个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拓展,当然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理论问题仍在反复的商榷和论争中,有的理论问题则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解决,仍在讨论当中。
关于建设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点意见
一是要解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问题。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历史的选择的话,那么中国的革命文艺传统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范型和具体实践总结。就我国的文艺理论现状而言,不外乎马列文论、西方文论和中国古代文论。建设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就是要建立它的话语体系,不能完全采用西方的理论标准来评价中国的文艺创作实践,也不能套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道、圣、经、文的理论标准来评价我们当下的文艺现实。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标准应当确立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标准。我们要用这样的理论标准,科学地认识我们的文艺实践,真实地评价我们的文艺作品,反映我们的社会生活。
二是时代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文艺理论上留有丰厚的思想资源,不但在哲学上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美学、艺术学和文艺理论领域都有涉及,方法独到,理论精深,它应该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并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现当代中国的发展演进,对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和引领,本身构成了一部理论发展史和理论接受史,它应该成为我们学习借鉴的好参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曾经是我国文艺领域里一面高扬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文艺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随着革命年代的远去和经济建设时代的到来,进而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变革洪流之中,人们的文化身份认同似乎变得越来越模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文艺和文艺理论,乃至出现了文艺创作走向消费化和快餐化,文艺理论趋向西化、虚无化和多元化的现象。建设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氛围下,我们更应该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问题意识,切实关注当下的文艺实际和文艺创作实践,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和理论话语权推向新的高峰,引领文艺创作出现新的气象。
三是要有正确的理论导向。新时期以来,大量外国文艺理论、文论思潮和文学研究方法被翻译、介绍和引进中国,一时之间充斥书店,成为学生、老师和研究人员的案头书,相较而言,马列文论的相关书籍则显得冷清,某些人对之采取忽视甚至排斥的态度。不可否认,有的西方理论有其合理性深刻性的一面,也值得学习和借鉴,但它们只能是马列文论有益而合理的补充,不能以这些西方理论取代和否定马克思主义文论,不能买椟还珠,应该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这是首先要强调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文学艺术的创作和生产与市场和经济利益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在利益驱使下,文艺创作也可能被扭曲,或者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而出版一些低俗作品,造成相当的混乱现象,这需要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批评来“补正”和“纠偏”。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就是要开展强有力的文艺批评,切实贴近文艺作品,加强广大文艺理论家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素质,坚持这样的理论导向,才是正确的理论导向,才能维护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性质和特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道路。